第612章“拖”字訣
關燈
小
中
大
第612章 “拖”字訣
坐下後,武衛忠先問:
“事急從權,海郡王的決定,本將能理解。雖然範尚書已將遣使一事說與我等幾人,但本將軍還是不明白,那貪生怕死的李義清有什麽能耐,能去議和。”
“李義清是無德無能,但忽喇要的就是這種無德無能之輩議和,從而從李義清口中套取我朝消息。如果一點消息也不給,忽喇會拖延議和時間。
而且忽喇也很清楚,我朝是戶部、吏部當家,而戶部、吏部有實權,但戶部、吏部的腐敗忽喇也很清楚。因此我朝派遣戶部官員出使是必然選擇,同時忽喇也會認為戶部能全權代表陛下。
此外戶部的腐敗、貪贓,糜爛到不可救藥地步,因此戶部的官員,就應該是膽小如鼠貪生怕死之輩,稍微恐嚇威脅一下,就能榨取我朝機密消息。
要迅速達成議和,我朝不僅要在財力物力上做出一定讓步,同時也要洩露一些機密消息,讓忽喇感覺拿捏到了我朝軟肋,但是這些所謂的機密消息,卻是本王精心編纂的機密,哪些真消息能被忽喇知道,哪些不能被忽喇知道,只能令其知道假消息,本王都會精心篩選。
這就是為何要用李義清的緣故,就是因為李義清是戶部典型官吏,其實桑勁川也行,但是桑勁川官階太高,影響太大,不適合此次出使。”
由於戶部、吏部把持朝政是岐帝國四百多年來的政治格局,所以忽喇仍然認定岐帝國目前仍由戶部、吏部把持朝政。
同時戶部、吏部的腐敗、無能和糜爛也是盡人皆知,所以這樣一個朝廷,就應該是個軟弱無能的政府。
但兵部的特異化,一定程度保障了政權的穩固。
所以岐帝國是個很奇特的王朝,武官集團能力超絕,文官集團能幹涉朝政,但是沒搞垮天下,始終處於漢帝國的軍事強硬,兩宋時期的文官政治軟弱無能的雙重環境下,竟然相安無事四百多年。
其中重要的原因就是先後出了五任女帝,每一任女帝的登基,一定程度重洗了政治格局,進行了一定的政治和經濟改革重組。
當年武則天稱帝,雖然給李唐王朝帶來了重大沖擊,但不可否認武則天在位期間,進行了相當多的制度改革,給李隆基開創中興提供了用人和政策空間。
因為武則天登基,必定要搞掉依附於李治的政治集團,而李治時期的官僚集團其實已經出現腐化墮落和固步自封。
武則天掌權到登基之後,是中國第一個女皇,她當然想有點作為,同時女帝登基有悖於當時的封建禮教,依附於李治和李氏的官僚集團出於自己的政治利益一定會反武。
反武的結果就是武則天為鞏固自己權利,必須大開殺戒。大開殺戒之後就等同於政治洗牌,洗牌之後要重組,重組的本質是重新用一批人。
這批人上臺後又必須符合武則天的心境,所以這幫新上臺的官僚集團,與依附於李治的官僚集團,會采取本質不同的治理方針,從而滿足武則天文治武功千古一帝的欲望,這就會觸發改革。
而李隆基上臺,也一定要鏟除武氏的政治勢力,從而扶持自己的政治集團,這又給李隆基提供了政策改革的空間。
兩漢之間的王莽篡漢,其實也一定程度上進行權力洗牌和改革,王莽新朝的改革雖然失敗,但為東漢延續提供了政治改革平臺,所以兩漢也能延續四百多年。
因此中國王朝都有一個三百年左右到四百年的王朝周期宿命,而要維持這個王朝宿命,期間一定會發生政治變革。
兩漢時期的最大動蕩變革是王莽篡漢到東漢成立,一定程度上將西漢晚期的弊端進行了革除。
李唐時期武則天、李隆基兩個時間段的政治洗牌,也一定程度上解決了唐朝中期的積弊,雖然李隆基時期因為安史之亂,導致唐朝國力由盛轉衰,但依然維持了唐朝基本統一的格局。
兩宋的延續,也是北宋滅亡南渡長江,本質上依然是政治格局的重組,只要政治格局重組,就意味著政治改革,但是南宋的政治格局重組,卻沒向好的方向重組,只是繼續延續北宋物質繁華,沒有重組漢文明的架構,最後滅完是必然結果。
而明朝其實反反覆覆發生政變,每次政變都是一次權力洗牌,也從一定程度上維持了政治體系的調整,但是這種調整並不徹底,而且明帝國能維持三百多年的主要原因是明軍能打,如果和宋軍一樣,那肯定是早掛了。
所以岐帝國先後五任女帝,從某種意義上而言,都在關鍵時期稱帝,進行了一定程度的改革和重組,進而給岐帝國續命。
岐帝國給忽喇的印象一直是軍事能力強大,但同時國內政治架構軟弱的印象,所以岐軍再怎麽作為,都必須服從皇帝的意志,而皇帝又必須向戶部、吏部讓步。
因此在忽喇眼裏,岐帝國的政治是戶部、吏部說了算。
如今岐帝國陷於多場戰爭中不能自拔,已經開始透支國力,這一點忽喇非常清楚。因此按一貫的套路,戶部和吏部都會提出議和,而皇帝必須妥協,從而結束這場戰爭,這是以往和歷史一貫的套路。
同時忽喇現在正面硬剛岐帝國,需要付出慘重傷亡代價,還不能取得決定性勝利,至少在羅哈諾攻擊岐帝國之前,還不具備這個能力。
所以忽喇現在處於是戰是和的搖擺態度,如果岐帝國主動以低姿態議和,忽喇一定會傾向於議和,但如果岐帝國以強硬姿態議和,忽喇一定會拖。
因為忽喇很清楚,岐帝國的兵部聽皇帝的,而皇帝要聽戶部和吏部的。而且現在岐帝國深陷多場戰爭,岐帝國越是示強,越說明外強中幹,忽喇反而越不著急。
沈雲卿正是利用忽喇這一心態,而有意迎合他們的胃口,以加速議和的進行。
同時忽喇畢竟是個游牧民族,護國師魯古圖認知再高,即便是他在岐帝國境內分布有奸細,但也僅限於對傳統農耕文明的認知。
岐帝國現在正在推動一場巨大的生產力變革,以魯古圖的認知,根本無法知道這場變革的本質,更何況他身在草原,認知被局限在游牧和農耕,對沈雲卿的打算毫無了解,這就帶來認知上的單向透明和致盲。
魯古圖只有農耕和游牧的理念認知,而沈雲卿要推動的是工業文明,遠高出魯古圖三個代差量級。
無論游牧還是農耕,國力的增長主要來自人口基數,同時輔助以合理的政治制度和管理體系,才能獲得國力增長。因此農耕形態文明的發展是有生產力瓶頸的,游牧文明也是。
而岐帝國眼下內政不清,貪官汙吏遍地,所以在魯古圖思維中的岐帝國,即便喘息十年二十年,依然還是現在的岐帝國,最多是人口增長帶來的國力增長。
而十年二十年後,忽喇會變得更加強大,足夠與岐帝國正面搏殺。
但事實上十年二十年後,岐帝國可能人手一桿槍,忽喇還在騎馬彎弓射大雕。同時岐帝國除農業之外的生產力,將呈幾何倍數增長,非農的產出可能是現在的十倍二十倍,甚至一百倍。
也就是說,議和產生的經濟損失,甭說二十年後,十年後也僅僅是個零頭而已,更何況技術進步帶來的軍事能力提增,這就是理念認知壓制帶來的時間戰略的勝利。
中原王朝自古以來最大的戰略就是“拖”字訣,匈奴其實就是給漢王朝給拖沒的。
如果當初把劉邦幹掉,南下長城把河北、河南、關中殺個幹凈,也就沒有之後給漢武帝摁在地上摩擦的這檔子事。
議和和親給漢王朝爭取了六十年的喘息時間,這期間就埋頭搞經濟,搞發展,消除內政隱患,六十年後成就了漢武帝的軍事強硬路線。
突厥也是如此,四十萬大軍兵臨長安,嚇得李世明趕緊議和稱兄道弟。結果突厥猖狂還沒一年,就給李世明的離間計搞分家了,李世明拉著東突厥打西突厥,最後再用突厥去打契丹,最後把突厥給瓦解。
所以中國人自古最大的戰略就是“持久戰”、“耐力戰”,簡稱“拖字訣”,你越是要速戰速決,我就越是拖,你越是覺得我這副死相,我就是這副死相韜光養晦憋大招。
但再好的戰略,也得有足以支撐戰略的軍事力量保障自己的安全,如北宋這等經濟達人,就是搞著搞著把自己搞成享樂主義、樂觀主義、奢靡主義、理想主義,但就是不搞軍隊主義,最後把自己給搞死了。
所以經濟強硬還得有軍事強硬作保障,才能決定政治的強硬。
經濟霸權的背後,永遠是軍事霸權在支撐大國政治地位,兩宋的滅亡就是前車之鑒。
武衛忠平時雖然傲氣目中無人,但是什麽能幹,什麽不能幹他是有分寸的。
眼下已經占了肅汝便宜,正面硬剛忽喇鐵定吃虧的情況下,議和無疑是能鞏固到手利益的最佳選項,更何況臘婆也占了,在資源有限的情況下,不可能盡沾光不吃虧。
本站無廣告,永久域名(danmei.twking.cc)
坐下後,武衛忠先問:
“事急從權,海郡王的決定,本將能理解。雖然範尚書已將遣使一事說與我等幾人,但本將軍還是不明白,那貪生怕死的李義清有什麽能耐,能去議和。”
“李義清是無德無能,但忽喇要的就是這種無德無能之輩議和,從而從李義清口中套取我朝消息。如果一點消息也不給,忽喇會拖延議和時間。
而且忽喇也很清楚,我朝是戶部、吏部當家,而戶部、吏部有實權,但戶部、吏部的腐敗忽喇也很清楚。因此我朝派遣戶部官員出使是必然選擇,同時忽喇也會認為戶部能全權代表陛下。
此外戶部的腐敗、貪贓,糜爛到不可救藥地步,因此戶部的官員,就應該是膽小如鼠貪生怕死之輩,稍微恐嚇威脅一下,就能榨取我朝機密消息。
要迅速達成議和,我朝不僅要在財力物力上做出一定讓步,同時也要洩露一些機密消息,讓忽喇感覺拿捏到了我朝軟肋,但是這些所謂的機密消息,卻是本王精心編纂的機密,哪些真消息能被忽喇知道,哪些不能被忽喇知道,只能令其知道假消息,本王都會精心篩選。
這就是為何要用李義清的緣故,就是因為李義清是戶部典型官吏,其實桑勁川也行,但是桑勁川官階太高,影響太大,不適合此次出使。”
由於戶部、吏部把持朝政是岐帝國四百多年來的政治格局,所以忽喇仍然認定岐帝國目前仍由戶部、吏部把持朝政。
同時戶部、吏部的腐敗、無能和糜爛也是盡人皆知,所以這樣一個朝廷,就應該是個軟弱無能的政府。
但兵部的特異化,一定程度保障了政權的穩固。
所以岐帝國是個很奇特的王朝,武官集團能力超絕,文官集團能幹涉朝政,但是沒搞垮天下,始終處於漢帝國的軍事強硬,兩宋時期的文官政治軟弱無能的雙重環境下,竟然相安無事四百多年。
其中重要的原因就是先後出了五任女帝,每一任女帝的登基,一定程度重洗了政治格局,進行了一定的政治和經濟改革重組。
當年武則天稱帝,雖然給李唐王朝帶來了重大沖擊,但不可否認武則天在位期間,進行了相當多的制度改革,給李隆基開創中興提供了用人和政策空間。
因為武則天登基,必定要搞掉依附於李治的政治集團,而李治時期的官僚集團其實已經出現腐化墮落和固步自封。
武則天掌權到登基之後,是中國第一個女皇,她當然想有點作為,同時女帝登基有悖於當時的封建禮教,依附於李治和李氏的官僚集團出於自己的政治利益一定會反武。
反武的結果就是武則天為鞏固自己權利,必須大開殺戒。大開殺戒之後就等同於政治洗牌,洗牌之後要重組,重組的本質是重新用一批人。
這批人上臺後又必須符合武則天的心境,所以這幫新上臺的官僚集團,與依附於李治的官僚集團,會采取本質不同的治理方針,從而滿足武則天文治武功千古一帝的欲望,這就會觸發改革。
而李隆基上臺,也一定要鏟除武氏的政治勢力,從而扶持自己的政治集團,這又給李隆基提供了政策改革的空間。
兩漢之間的王莽篡漢,其實也一定程度上進行權力洗牌和改革,王莽新朝的改革雖然失敗,但為東漢延續提供了政治改革平臺,所以兩漢也能延續四百多年。
因此中國王朝都有一個三百年左右到四百年的王朝周期宿命,而要維持這個王朝宿命,期間一定會發生政治變革。
兩漢時期的最大動蕩變革是王莽篡漢到東漢成立,一定程度上將西漢晚期的弊端進行了革除。
李唐時期武則天、李隆基兩個時間段的政治洗牌,也一定程度上解決了唐朝中期的積弊,雖然李隆基時期因為安史之亂,導致唐朝國力由盛轉衰,但依然維持了唐朝基本統一的格局。
兩宋的延續,也是北宋滅亡南渡長江,本質上依然是政治格局的重組,只要政治格局重組,就意味著政治改革,但是南宋的政治格局重組,卻沒向好的方向重組,只是繼續延續北宋物質繁華,沒有重組漢文明的架構,最後滅完是必然結果。
而明朝其實反反覆覆發生政變,每次政變都是一次權力洗牌,也從一定程度上維持了政治體系的調整,但是這種調整並不徹底,而且明帝國能維持三百多年的主要原因是明軍能打,如果和宋軍一樣,那肯定是早掛了。
所以岐帝國先後五任女帝,從某種意義上而言,都在關鍵時期稱帝,進行了一定程度的改革和重組,進而給岐帝國續命。
岐帝國給忽喇的印象一直是軍事能力強大,但同時國內政治架構軟弱的印象,所以岐軍再怎麽作為,都必須服從皇帝的意志,而皇帝又必須向戶部、吏部讓步。
因此在忽喇眼裏,岐帝國的政治是戶部、吏部說了算。
如今岐帝國陷於多場戰爭中不能自拔,已經開始透支國力,這一點忽喇非常清楚。因此按一貫的套路,戶部和吏部都會提出議和,而皇帝必須妥協,從而結束這場戰爭,這是以往和歷史一貫的套路。
同時忽喇現在正面硬剛岐帝國,需要付出慘重傷亡代價,還不能取得決定性勝利,至少在羅哈諾攻擊岐帝國之前,還不具備這個能力。
所以忽喇現在處於是戰是和的搖擺態度,如果岐帝國主動以低姿態議和,忽喇一定會傾向於議和,但如果岐帝國以強硬姿態議和,忽喇一定會拖。
因為忽喇很清楚,岐帝國的兵部聽皇帝的,而皇帝要聽戶部和吏部的。而且現在岐帝國深陷多場戰爭,岐帝國越是示強,越說明外強中幹,忽喇反而越不著急。
沈雲卿正是利用忽喇這一心態,而有意迎合他們的胃口,以加速議和的進行。
同時忽喇畢竟是個游牧民族,護國師魯古圖認知再高,即便是他在岐帝國境內分布有奸細,但也僅限於對傳統農耕文明的認知。
岐帝國現在正在推動一場巨大的生產力變革,以魯古圖的認知,根本無法知道這場變革的本質,更何況他身在草原,認知被局限在游牧和農耕,對沈雲卿的打算毫無了解,這就帶來認知上的單向透明和致盲。
魯古圖只有農耕和游牧的理念認知,而沈雲卿要推動的是工業文明,遠高出魯古圖三個代差量級。
無論游牧還是農耕,國力的增長主要來自人口基數,同時輔助以合理的政治制度和管理體系,才能獲得國力增長。因此農耕形態文明的發展是有生產力瓶頸的,游牧文明也是。
而岐帝國眼下內政不清,貪官汙吏遍地,所以在魯古圖思維中的岐帝國,即便喘息十年二十年,依然還是現在的岐帝國,最多是人口增長帶來的國力增長。
而十年二十年後,忽喇會變得更加強大,足夠與岐帝國正面搏殺。
但事實上十年二十年後,岐帝國可能人手一桿槍,忽喇還在騎馬彎弓射大雕。同時岐帝國除農業之外的生產力,將呈幾何倍數增長,非農的產出可能是現在的十倍二十倍,甚至一百倍。
也就是說,議和產生的經濟損失,甭說二十年後,十年後也僅僅是個零頭而已,更何況技術進步帶來的軍事能力提增,這就是理念認知壓制帶來的時間戰略的勝利。
中原王朝自古以來最大的戰略就是“拖”字訣,匈奴其實就是給漢王朝給拖沒的。
如果當初把劉邦幹掉,南下長城把河北、河南、關中殺個幹凈,也就沒有之後給漢武帝摁在地上摩擦的這檔子事。
議和和親給漢王朝爭取了六十年的喘息時間,這期間就埋頭搞經濟,搞發展,消除內政隱患,六十年後成就了漢武帝的軍事強硬路線。
突厥也是如此,四十萬大軍兵臨長安,嚇得李世明趕緊議和稱兄道弟。結果突厥猖狂還沒一年,就給李世明的離間計搞分家了,李世明拉著東突厥打西突厥,最後再用突厥去打契丹,最後把突厥給瓦解。
所以中國人自古最大的戰略就是“持久戰”、“耐力戰”,簡稱“拖字訣”,你越是要速戰速決,我就越是拖,你越是覺得我這副死相,我就是這副死相韜光養晦憋大招。
但再好的戰略,也得有足以支撐戰略的軍事力量保障自己的安全,如北宋這等經濟達人,就是搞著搞著把自己搞成享樂主義、樂觀主義、奢靡主義、理想主義,但就是不搞軍隊主義,最後把自己給搞死了。
所以經濟強硬還得有軍事強硬作保障,才能決定政治的強硬。
經濟霸權的背後,永遠是軍事霸權在支撐大國政治地位,兩宋的滅亡就是前車之鑒。
武衛忠平時雖然傲氣目中無人,但是什麽能幹,什麽不能幹他是有分寸的。
眼下已經占了肅汝便宜,正面硬剛忽喇鐵定吃虧的情況下,議和無疑是能鞏固到手利益的最佳選項,更何況臘婆也占了,在資源有限的情況下,不可能盡沾光不吃虧。
本站無廣告,永久域名(danmei.twking.cc)